高考报考 院校大全 高考新闻 教育部:“双减”政策,新学期,家长“责任清单”!

来源:全球第一   |  发布时间:2025-10-16

高考报考 院校大全 高考新闻 教育部:“双减”政策,新学期,家长“责任清单”!

  伴随着“双减”政策的实施,这次的开学显然与众不同。  不留作业、不考试、不补课、统筹安排教师实行“弹性上下班”……  总结一句话,双减的目的就是——让学习回归校园。  有不少家长拍手叫好:“太好了,以后再也不用给孩子报班了,能省下不少钱,孩子的学习都归学校管,更加省心了。”  其实不然,双减是为了减轻孩子过重的学业负担,而不是减轻做家长的责任。  教育部9月5日发文明确:双减,不减责任!双减,不减质量!双减,不减成长!

  孩子的教育,不能单纯寄托在学校,作为家长也有陪伴、管理和督促的责任。  “学校教育非常重要,但无论多么重要,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。” 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大保障,父母是孩子的终身老师。  无论教育如何改革,父母都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。  为了孩子的成长,请家长收好这份责任清单。  1

  责任1:督促学习,养成自律

  什么样的孩子最省心?一定是自律的孩子。  自律的孩子,不需要家长和老师过多提醒,玩手机打游戏不用想方设法地堵,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样的事……  一个孩子有多优秀,看他自律的程度就知道了。  但有句话说得好:父母管教是基础,孩子自觉自律是目的。 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,就在于他没有自觉性,任何一个自律的孩子,那一定是父母严格管教和正确督导的结果。  家长不能寄希望于学校,寄希望于孩子学会自觉,就当起了甩手掌柜。  家长不督促,那孩子以后会更加不自觉,更加为所欲为。  当孩子不想学习,懒散放纵时,一定要狠心逼他一把。  你督促了,孩子至少愿意好好学。  没有天生爱学习、自律的孩子,都靠父母的狠心和坚持。

  2  责任2:培养习惯,全面发展 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:“教育的本质,就是培养习惯。”  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,不是智商,而是从小养成的习惯。  对于孩子而言,在新学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第一步。  ◆学习习惯  课前预习,课上认真听讲,课后及时复习。  勤记笔记,积极思考,大胆发言,敢于质疑。  养成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,自觉阅读课外书。  ◆生活习惯  每晚准备好第二天要用到的教材、学习用品等。  早睡早起,按时吃饭,少吃零食,自己的事情自己做。  每天保持适当的身体锻炼,注意个人卫生。  ◆行为习惯  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,不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同学。  见到老师要问好,做到尊师重教。  抓好养成教育,促进孩子全面发展,必须从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,好习惯决定孩子的一生。  3  责任3:重视陪伴,用心沟通

  孩子的成长是十分关键的,为人父母都知道。  然而有多少父母,没有好好陪伴过孩子。  教育家夏洛特·梅森说:  “很多父母总是终日奔忙,从来无暇顾及孩子。  当他们终于有一天想要好好关心孩子的时候,发现竟然无法与孩子进行沟通,父母对于孩子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。”  陪伴的本质是一种教育,没有陪伴,父母就不可能读懂孩子的内心,更不用说引领孩子健康成长。  错过了孩子成长的陪伴,才是为人父母最大的遗憾。  在这里,不是呼唤各位家长抓紧每一分钟陪伴孩子,而是抓紧陪孩子的每一分钟,做到高质量陪伴。  陪孩子要“用心”,而不是“用力”,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,多和孩子沟通。  真诚的接纳和欣赏孩子,给予孩子满满的安全感和正能量。

声明:本站文章为中国教育网原创内容,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。
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:12345678@qq.com